如何看待現在很多小孩沒有禮貌的問題
一個同事的小孩,她說她兒子叫人很多時候只用“喂”,而不用其他的稱呼,很頭痛!我也覺得深有同感,現在的小孩很多都不懂禮貌,而且看起來十足地「草莓」!小孩的養成教育和大人的指導以及環境的因素有相當的關係:1.孩子做(說)錯事情,孩子是否有被即時糾正?好奇心驅使下,對所說(做)的事情不知輕重。2.大人的言教與身教是否一致?孩子的行為之學習多半來自於家長,家長訓誡孩子,而自己的行為卻與之相悖,則養成教育必不能被貫徹。3.大人對孩子所做(說)錯的事情之價值判斷,有強弱之分。例如:孩子打了人,有些家長則急得跳腳趕快插手與介入、有些家長則認為沒什麼大不了。
4.生活的周遭之水準引發同年齡的孩子,互相學習(看人家做什麼說什麼,也跟著做),而對大人的指導顯得叛逆,尤其較常發生在國中至高一這個階段,對錯全盤接收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孩子在求學階段,家長對於孩子的養成教育,必不能與學校的班級任老師脫軌,應密切掌握孩子的行為表現,有異常的行為應立即性的處斷,讓孩子的脫序行為能馬上矯正。在叛逆期,孩子的不良行為,家長以及教師更應不厭其煩地建立溝通以取得教養之共識,如此孩子才能被同一口徑的指導所「馴服」!
當家長或教師某一方顯得意興闌珊,指導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。曾遇過的案例:案例一:老師:「O先生您好,您的孩子OO今天數學課蹺課,爬牆到學校外面與一群三年級的學生在抽菸!目前我已先處理了解他蹺課的原因並施以處分。」家長:「老師,那就麻煩您,如果OO不乖,你就打他沒關係!」老師:「他的零用錢一天大概多少?」家長:「一天100元」老師:「就我看到的情形:100元除了買早餐之外,他應該是把錢拿去買了香菸了。」家長:「嗯,我會再想一想。」(但事後這一點,家長仍照舊未處理)老師:「另外,OO和三年級◇◇以及☆☆走得很近,不知道這兩位您認識嗎?」家長:「他們曾來過我家中,有見過。」老師:「若可以的話,是否可以請您協助不要讓◇◇以及☆☆到您家中。◇◇以及☆☆恐怕會嚴重影響您的孩子之行為。」家長:「因為我多半上晚班,晚上比較看不住他!而且他說自己一個人在家很無聊。」(這一點家長也無奈可配合)※分析:現在學校管教權不容許體罰,因此必須親師生三方面把事情之始末做一通盤了解並指正,並列入追蹤輔導。對於個案的行為,常由於一些外在的其它因素一起併發出來,所以處理起來格外棘手。
這個案例是發生在我身上,很可惜現在這個案例沒有突破性的發展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案例二:老師:「O O的媽媽嗎?我是OO的班導師。孩子這一次的定期評量成績不知道您看過了嗎?」家長:「他的考試成績平均90多是嗎?」老師:「成績單上面的成績有被塗改過並影印,並不是原來的成績。」家長:「是喔!」(沉默)老師:「今天國文課,OO在課堂上未專心上課,已勸誡他,但他卻怒目相視很不以為然。」   「聯絡簿上面的內容也很空泛,或很言不及義,有時也有寫一些怒罵的字語。」家長:「喔!」(沉默)老師:「如果方便的話,也請您能指正他!」家長:「喔!」※分析:家長是否有認真地去看孩子的聯絡簿,孩子的異常行為是否有敏銳度去發覺?當已有警訊發生之時,是否會立即性處斷?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當進行對孩子的行為輔導,不能擔心孩子會對你怒目相向,而寧可當好人而不願意得罪。


.msgcontent .wsharing ul li { text-indent: 0; }



分享

Facebook
Plurk
YAHOO!



 

.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rchsnirg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